《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红楼梦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读完《红楼梦》大家一定感触良多,下面是力力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这里不仅有精选的《红楼梦》读书笔记,也有红楼梦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红楼梦》。
    

       目录
    
       1、《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1
       2、《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2
       3、《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
       4、《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4
       5、《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5
       6、《红楼梦》好词集锦
       7、《红楼梦》精彩句子
       8、《红楼梦》经典名句赏析
       9、《红楼梦》简介
       10、曹雪芹简介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1
    浅读《红楼梦》,细细品悟古典文学的巅峰巨作,令我感慨万千。
    人生繁华似梦,几多欢喜几多愁。身在大富大贵之家,贾宝玉的性格与封建大家族的立业思想显得格格不入。宝玉多随性而为,终日与家中的女孩们厮混,在旁人看来,这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表现。作为家族的嫡系男丁,他理应承担着光宗耀祖的责任,参加科举,步入仕途,将贾家发扬光大。然而在宝玉看来,终日埋在书堆里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这变成了他与家人们的尖锐矛盾所在。可以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变者,他不兴科举考试,追求本心。然而现实多磨,宝玉在现实的种种遭遇下看淡儿女情长。
    无论在哪种时代,许多看似不合人心的东西依旧在滋生,多少血与泪的例子供人们领悟,但是该来的总会来。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令人趋之若鹜,老一辈人对新生一代的严格要求,对于仕途的执着追求,让人不厌其烦。但其实即使是当代人,对于学业高低,工作条件依旧保持着相似的观点。父母之命,长辈的语重心长,也是为着后辈们着想。所以我认为对于仕途的抉择,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来看待,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无愧于本心,无愧于为之奋斗的青春。
    世态炎凉,在贾家的大院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想表面上那么和谐。勾心斗角时有发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家族式的家庭里,这样的感悟时时令人寒心。当情亲与利益挂钩的时候,家人之间的距离便越走越远了。因为他们之间最基础的信任变成了泡影,时刻提防着对方,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不愿参与其中,任然改变不了卷入利益纠纷的命运。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你愿不愿意。可见生来富贵,不愁吃穿的日子并不像表面那样潇洒快活,在笑脸的背后,又蕴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帝是公平的,当他赐予你富贵的时候,你的知心朋友变少了。有的时候,钱也是一种诅咒,让你看不清靠近你身边的人原始的面目,何其可悲,孤独的道路,只有一人前往。
    在作者的描写里,我看到了几多红衣锦绣,富贵荣华,身居高位的人所享受的一切是那样的丰富,吃喝主行无时无刻都在透发着奢靡的气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些身处底层的人渴望着富贵人家的残羹剩饭。有条件的肆意挥霍,没有条件的只能画饼充饥,一穷一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富贵人家的物质生活建立在底层平民的艰苦生活之上,辛苦的劳作,平白无故的为他人做了嫁衣,着实无奈。
    人间百态,有丑恶也有美好。心存小善,才能成就大善。
    作者曹雪芹以个人经历为蓝本,写下这本著作,供后世品读赏玩。《红楼梦》里有着众多形形色色的奇女子,她们就如画卷中的美景,让人们把握其中的特色与优点。一场奇艺的梦,让金陵十二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首首诗,让她们的命运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暗自揣度后续情节,让人深感作者的用心良苦。因由作者的个人原因,更是让后续的故事产生一个个不一样的版本,以印证诗中的寓意所在。
    多少因果了却一桩桩情缘。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感情戏码令我感慨,就以我自身的观点来讲,宝玉更适合与林黛玉在一起,只可惜现实不允许,最终导致了感情悲剧的发生。但是我同样理解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的意义所在,为了更好的将家族延续,薛宝钗的确更适合坐这个位置。多说无益,“敢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可悲可泣。
    看《红楼梦》,宛如在看一场生动的大戏,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另一个时代不一样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2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众多人认为最精彩和最难以解读的著作,留下的诸多问题至今也没有正确的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想解释清楚可能不那么简单,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被赋予了神幻色彩的名著,后四十回的缺失,也许是一种遗憾,但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就像优美的乐声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一样,回味无穷,多年来,诸多的续集在社会上褒贬不一,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心中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唯美的结局,是悲是喜不重要,因为后四十回的缺失让这个凄美的故事有千万个结局,没有人知道原著的结局是怎样的,只是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了罢。
    《红楼梦》见证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将当时的社会描绘的淋漓尽致,在后人的评论中,更多的是对林黛玉和贾宝玉凄美爱情的惋惜,的确,这段爱情故事就是在“一点就着”的贾宝玉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打打闹闹中从开始走向结束的,后来黛玉惨死和宝玉出家作为这段爱情的结局可能实在是太不完美了,但有一点是无疑的,两人的确是深爱彼此,宝玉在初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说和林黛玉是“旧相识”就看出,林黛玉给贾宝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印象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众人都反对两人的婚姻的时候,贾宝玉依旧是不改初心,即便是薛宝钗也动不了他的心,或许出家是他最好的选择。
    《红楼梦》中人物多的数不胜数,但不管是老爷太太这样的大人物的描摹,还是小人物的描写,都惟妙惟肖,整部书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实不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是宝玉的丫鬟,花袭人。
    其实袭人这一人物也是饱受争议的,众人对她的关注也并不多,只是草草的褒贬罢了,她其实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但许多人翻出她的老底,抨击她和宝玉的不正当关系,就断章起义说下流,感觉有点道理,但其实不然。要知道《红楼梦》写的是清朝的故事,就是封建社会的旧事,虽然和宝玉有着不太干净的关系,迫于那种年代,这些事也就见怪不怪了,若只因一点小事就乱做评价的话,也太草率了,相对而言,对于地位比袭人更高的贾琏和贾珍这种花花公子,见一个爱一个,或许更遭人唾弃,再进一步说,人无完人,宝玉真心爱着的是黛玉,袭人也知道止损,这就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少见了,所以说袭人的品德还算高尚,再说,每个人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各有不同,我个人认为袭人是一个优点更多地形象,对于缺点,考虑到那个年代,就不那么明显了。
    首先说,袭人是正面的形象,在宝玉房里当丫鬟,可谓尽职尽责,和宝玉关系融洽,而且善良,忠厚,体贴细心,会说劝,是很讨人喜欢的人物形象,在林黛玉初来荣国府的时候,宝玉就摔了玉,在黛玉自责之际,袭人前来安慰,让黛玉了解了宝玉的特点,这足以说明她的善良,在上元节的时候,宝玉和茗烟到袭人家去,袭人怕宝玉吃坏肚子,不乱给他东西吃,回到荣国府后,袭人假装自己要走,宝玉坚决不让,这足以说明袭人的细心体贴,试想,若平时袭人待宝玉不好,那宝玉肯定巴不得她赶紧走,种种迹象都表明袭人和宝玉关系融洽,更像是朋友,而不像是主从,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作者在后文中有写到了袭人对宝玉的三个要求,虽说是要求,但都是对宝玉好的,这些就足以说明主仆关系融洽,袭人有心机,但是善良。
    袭人这样的小人物,也有如此多的特点,在书中的描写可谓是细节满满,由此也能看出作者的功力深厚,诸多的人物,不论大小,都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可见《红楼梦》确是一部奇书,也能够理解世人对于后四十回的缺失的惋惜了。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佳作,饱受争议也恰恰就是这部书的魅力所在,如果一部书写得平平无奇,哪里会有诸多的争议呢?《红楼梦》的确写尽了世间百态,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好也好,坏也罢,都是鲜明的,都是可以去品味的,所以我也理解为什么都说《红楼梦》经典而且精彩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
    初读《红楼梦》,雨落惊梦醒。书中的女儿们各有各的性情,惹人怜爱,唯有那赵姨娘自私、刻薄又狠毒,似乎集所有女子的坏于一身,令人生厌,生不起半分的同情之意,只在心中暗暗地想着:这般白雪红梅的琉璃世界中,怎会出现这样的人物?
    无意中再次翻开书籍,恰是赵姨娘在向探春诉苦,彼时她一把鼻涕一把泪,虽是无理取闹,但那一句“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却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跳入我的眼中,再也忘不掉了。恍惚许久,眼前晃过一个满面泪痕,形容槁枯的女子,美貌不再,她处在被人忽视的角落里,怨毒在阴暗的角落里滋长,散发出腐朽颓败的气息。在这偌大的贾府之中,她虽算是半个主子,又育有一儿一女,却从未得到过敬重,就连家里买来的唱戏的丫环都能与她对打对骂。她被困在这荣华富贵之中,满眼珠光翠影,却从未真正拥有过分毫,就连亲生的女儿也不认她,只唤她“姨娘”,也不愿认她的兄弟作舅舅。几十年难耐又不堪的光阴就成了煎着的一锅油。
    贾府众人说起赵姨娘来,都是满满的不屑,谁也不曾想起过她曾经的锦色年华。那般青春的容貌,大抵就是现时的探春吧: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在一群贾府的家生丫鬟里,她应是鹤立鸡群罢?活泼伶俐的小丫头,乖巧可人,讨人欢喜。谁曾想,一朝被荣国府的荣华富贵迷了心,美貌滋长了野心,攀上高枝儿,做了妾,小丫头长舒一口气,自以为功德圆满,从此一步登天。然,现实从不如话本子上描绘的那般美好。以色侍人,焉能长久,不过是红颜未老恩先断。她的梦在日复一日的难堪中破碎:女儿与她生疏、儿子不堪大任、底下的人也瞧不起她……赵姨娘的心大概是一点一点灰了的,烟花易冷,年华易逝,从此繁华不再,空余她满腔的寂寞,却换不来同情,只有别人的厌恶。
    庭院深深深几许,她的青春啊,就这样埋葬在贾府的深墙大院之中,无人再忆起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是一个可悲又可叹的女人啊!我曾想过,若是赵姨娘当年并未留在贾府,而是嫁给贩夫走卒呢?她的后半生又会怎样改写?也许再没有锦罗绸缎,锦衣玉食,雕梁画栋,只是着布衣,佩荆钗,食糟糠,随着她的丈夫住在乡间,生活清贫,自给自足。但是,简单的生活也有简单的快乐,那是最最真实的快乐,她可以肆意的大笑,做回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被那个“赵姨娘”的躯壳所困住,寂寞一生。
    芳华刹那,一地落红,拾不起,放不下,她的一生呐,终是付与那深墙大院,从此再无人念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曲红楼蕴含人间多少悲欢情愁,又使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傲的妙玉,胆小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书中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许多艺术典型。堪称是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钗,孤守青灯尼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书中的林黛玉或许是有些小肚鸡肠,娇柔做作。但我们仍能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她的温柔,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中的亮点。但是,她的贤惠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同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一曲红楼,万古情。宝玉与黛玉的情,建立于对封建腐朽礼教的反抗。黛玉不为世俗所染,尊重身为女性的自己,会为自己的贞洁和爱情而努力;宝玉不为封建科举读书而害,敢于反抗封建,蔑视功名权贵。可这本该相濡以沫的万古情终葬送在了封建礼教,封建长辈及那深不见底的封建旧社会礼节的压迫上,断送在腐朽思想的万丈深渊之中,令人悲愤不已。
    一曲红楼,万古恨。在整本书的阅读之中,最令我痛心的便是黛玉焚稿。当知道真相的黛玉用尽全身力气撕扯题诗的手绢,焚烧所有充满回忆的诗稿时,她有多恨啊!可《红楼梦》中又有谁不恨呢?宝玉带恨循入空门,黛玉含恨泪尽而亡,宝钗抱恨孤独终身……他们的恨源于那个残忍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正统思想,等级观念。。。这些构成了他们的万古恨,也构成了我眼中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古朽。当身为姥姥的贾母为当了贵妃的孙女元春行礼时;当善于迎合,劝宝玉走士官之路的宝钗赢得众人欣赏时;当一人出行万人服侍时,我眼中封建的千年黑暗,万年腐朽便暴露无遗。这就是封建社会后期种种罪恶腐朽导致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导致的“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一本对封建腐朽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红楼梦》。
    曾经对《红楼梦》的认识仅限于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也曾为他们的爱情而叹息、可惜,现在重读一遍就像品尝浓郁的茶一样,觉得爱情只不过是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罢了。
    有人曾这样评论说,《红楼梦》的作者,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张爱玲曾说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周汝昌评价《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
    在毛泽东看来,把《红楼梦》当故事来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才能进入到读小说的较深层次;《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红楼梦》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就像毛泽东劝许世友读《红楼梦》一样,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诗曰:“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红楼梦》值得我们后人细细研读。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5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声韵凄惋,销魂醉魄的歌声从电脑中飘出,我的心仿佛也随着曲子飞到了那镜花水月般的伤痛里。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也以侧面写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作者也始终都透露着哀怨伤感的请调,流露出一种消极思想。
    在《红楼梦》中,最美好的也最令人感慨的就是黛玉和宝玉两人的爱情。从小时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始终 处于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局面。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不知为何,合上手中的《红楼梦》,竟是想再看一遍。或者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吧,犹如一梦,美的让人不想撒手。
    
    
    《红楼梦》好词集锦
    不可胜数、自相矛盾、不近人情、消愁破闷、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谋虚逐妄、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指奸责佞、
    风尘碌碌、无可如何、锦衣纨裤、饫甘餍肥、一技无成、
    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了然不惑、
    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天白日、青红皂白、炎凉世态、
    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父慈子孝、称功颂德、从头至尾、
    酌酒吟诗、偷香窃玉、洗耳谛听、粉妆玉琢、惯养娇生、
    自怨自叹、高谈快论、荣华富贵、利物济人、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无中生有、
    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
    《红楼梦》精彩句子
    1)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
    2)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默默花愁为我嗔。
    3)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4)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5)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6)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7)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8)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9)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10)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11)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12)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13)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14)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15)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红楼梦》经典名句赏析
    佳句: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目。自在:安闲舒适。过两句大意是: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这两句通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这里所说的“人”,当热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有德有才或有成就有名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佳句: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兰桨:以木兰制的桨。这两句大意是:池中莲花的影子被归舟的兰桨荡破,菱藕深处的阵阵幽香泻过竹桥。这是大观园藕香榭柱子,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藕香榭的美丽秋色。可借用其意境写荷塘,写水乡,写公园里的秋景。
    佳句: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荣华:比喻兴盛显达。抽身:离开。这两句大意是:兴盛显贵是很容易消失的,必须及早退身。人世变幻,荣辱无常,荣华富贵,难以久长。
    佳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把假的当成了真的,那么其的也成了假的;如果把无当成是有,那么有也成了无。这两句话说出了事物之间相对的道理:真和假本不相同,但如以假为真,那么真也被模糊了价值,弄得真假不分。正因为社会上存在这种以假为真,黑白不分的现象,这两句话有一定的代表性。
    佳句: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赏析:这句话是说贾宝玉的。这个是反说,明面上写贾宝玉纨绔子弟,不知道学习,辜负期望,其实是在暗地中褒扬他不肯对封建礼教屈服。
    佳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这句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
    佳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赏析:这句是说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中寻找机缘起飞。
    佳句:“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赏析:这句写林黛玉。这个只是虚的表面描写,用词自是如王维诗化般的语言,并不能很深刻的揭示出林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
    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但“忽喇喇似大厦倾”,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体会,请点击访问:读书笔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