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大雅《灵台》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灵台》原文 
 
	《灵台》 
	 
	诗经·大雅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灵台》译文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灵台》的注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记述周文王游乐生活的诗,是中国最早的表现园囿之美的诗歌。此诗共二十句,可分为四章,第一、二两章每章六句,第三、四两章每章四句。首章说文王修建灵台,由于百姓拥护,很快就建成了;次章写文王在灵囿、灵沼的游观之乐;第三、四章写文王在离宫有钟鼓之乐,一片盛世景象。全诗文气连贯紧凑,气氛热烈,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活力。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周邦彦《大酺·春雨》”的原文翻译 
  2、“杜甫《秋雨叹三首》”的原文翻译 
  3、“李贺《南山田中行》”的原文翻译 
  4、“柳永《雪梅香·景萧索》”的原文翻译 
  5、“蒋捷《声声慢·秋声》”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