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黄景仁《都门秋思四首·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门秋思四首·其二》原文 
 
	《都门秋思四首·其二》 
	 
	黄景仁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都门秋思四首·其二》译文 
 
	  四年间我携带书剑浪游四方,滞留在京城,再加上正值秋天,许多感慨一齐产生。 
	  
	  在幽州台上还有什么人延请郭隗?燕京市中已没有地方可以寻访荆卿。 
	  
	  万里浮云灰暗好象是伤心的颜色,秋风送来千年如一的悲壮之声。 
	  
	  我想自己歌唱却唱不出来,只好寻找贫贱之人共话平生。 
 
  《都门秋思四首·其二》的注释 
 
	  书剑:书籍与宝剑。二者皆古时文士随身之物。 
	  
	  滞:滞留。 
	  
	  燕京:北京。 
	  
	  并:一齐(产生)。 
	  
	  郭隗:《战国策·燕策》:“燕昭王收破燕,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荆卿:荆轲。《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者,卫人也。……燕人谓之荆卿。……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变徵声:《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据此段文字,变徵之声当为悲壮使人泣下的乐声。 
	  
	  驺(zōu)卒:古时官衙中的隶役。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曹雪芹《咏白海棠》”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的原文翻译 
  3、“杨万里《腊前月季》”的原文翻译 
  4、“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的原文翻译 
  5、“柳永《受恩深·雅致装庭宇》”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