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曹丕《广陵于马上作诗》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曹丕《广陵于马上作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陵于马上作诗》原文 
	《广陵于马上作诗》 
曹丕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广陵于马上作诗》译文 
	  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广陵于马上作诗》的注释 
	  225年,《魏志》记载:“黄初六年,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戍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因于马上作诗。”广陵,今扬州,古代是军事重镇。 
	  汤汤:大水急流貌。 
	  玄甲:即铠甲。玄,青黑色。“戈”一作“霜”。 
	  一苇可以航:语取《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不战屈敌虏:一作“不战能屈敌”。 
	  戢兵:收藏兵器。 
	  古公: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首领,传说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戎狄为争地而攻古公所居豳(bīn)地,古公迁居于岐山下,建筑城郭家室,人多归之,遂使周兴。 
	  实始翦殷商:即言古公在岐山开发经营,为后来殷做了准备。 
	  孟献:“献”,《御览》又作“子”,即孟献子,春秋鲁国大夫,有贤能。虎牢:城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 
	  稽颡(sǎng):跪拜,古代一种请罪的礼节。稽,叩头至地。颡,额头。 
	  充国:使国家富强。耕殖,即耕植,这里指发展农业,农业为富国之本。 
	  先零自破亡:言如果不重视农业,使农耕凋敝,那是自我破亡之路。 
	  淮泗:指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淮河、泗水流域。 
	  徐方:古国名,在今安徽省泗县。此句言在淮泗间开发农耕,恢复经济。 
	  量宜运权略:量宜运,又作“量运宜”。意为在战略上能适时度量,运筹得当。 
	  咸悦康:都能安康喜悦。六军:此泛指军队。 
	  岂如东山诗:意为哪里像《诗经·豳风·东山》诗中所讲的那样。《东山》诗描写了当时士兵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复员后田园荒芜,难见亲人。 
作者简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的原文翻译 2、“高适《塞上听吹笛》”的原文翻译 3、“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的原文翻译 4、“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的原文翻译 5、“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