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李商隐《壬申七夕》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李商隐《壬申七夕》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壬申七夕》原文 
	《壬申七夕》 
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壬申七夕》译文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已近黄昏,花容依旧,全无萎蔫之貌。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壬申七夕》的注释 
	  壬申:大中六年,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 
	  七夕: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太平御览·魏武帝与杨彪书》:“今赐足下画轮四望通幢七香车二乘。” 
	  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嫣(yān):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榆:白榆。星名。《乐府诗集·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卜肆(sì):占卜的摊子。 
	  槎(chá):木筏。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这首诗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末句深怪严老头子识灵槎而多管闲事。全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喻牛党,令狐绚。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韩愈《题榴花》”的原文翻译 2、“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译 3、“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的原文翻译 4、“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原文翻译 5、“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