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常识 | 
			
			
				| 
					三教 | 
				
					儒教、道教、佛教。 | 
			
			
				| 
					九流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 
			
			
				| 
					三皇 | 
				
					伏羲、神农、黄帝。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 
			
			
				| 
					五帝 |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 
			
			
				| 
					五行 | 
				
					金、木、水、火、土。 | 
			
			
				| 
					五金 | 
				
					金、银、铜、铁、锡。 | 
			
			
				| 
					八卦 |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 
			
			
				| 
					汉字六书 |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 
					书法九势 | 
				
					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 
			
			
				| 
					竹林七贤 |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 
					岁寒三友 | 
				
					松、竹、梅。 | 
			
			
				| 
					花中四君子 | 
				
					梅、兰、竹、菊。 | 
			
			
				| 
					文人四友 | 
				
					琴、棋、书、画。 | 
			
			
				| 
					文房四宝 | 
				
					笔、墨、纸、砚。 | 
			
			
				|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 
			
			
				|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 |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 
			
			
				| 
					中国四大古典戏曲 | 
				
					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 
			
			
				| 
					七大艺术 | 
				
					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 
			
			
				| 
					中国四大名瓷窑 | 
				
					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 
			
			
				| 
					京剧四大名旦 |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 
					九属 | 
				
					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 
					五谷 | 
				
					稻、黍、稷、麦、豆。 | 
			
			
				| 
					中国八大菜系 |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 
			
			
				| 
					中国四大名绣 |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 
			
			
				| 
					中国四大名扇 |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 
			
			
				| 
					中国四大名花 | 
				
					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 
			
			
				| 
					中国十大名茶 | 
				
					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 
			
			
				| 
					古代名家名作 | 
			
			
				| 
					四书 |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 
			
			
				| 
					五经 |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 
					六子全书 |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 
			
			
				| 
					十三经 |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 
			
			
				| 
					《诗经》“六义” | 
				
					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 
			
			
				| 
					孔孟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 
			
			
				| 
					豪放派词人代表 | 
				
					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 
			
			
				| 
					婉约派词人代表 | 
				
					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 
			
			
				| 
					李杜 | 
				
					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 
					屈原 | 
				
					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 
			
			
				| 
					初唐四杰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 
					唐宋八大家 |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 
					韩柳 | 
				
					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 
					父子三词客 |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 
			
			
				| 
					秋思之祖 |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 
			
			
				| 
					杜甫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 
					《史记》 |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 
			
			
				| 
					“四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 | 
			
			
				| 
					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 
			
			
				| 
					《聊斋志异》 | 
				
					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 
			
			
				| 
					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 |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韩非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 | 
			
			
				| 
					南宋四大家 |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 
			
			
				| 
					边塞诗人代表 | 
				
					高适、岑参、王昌龄。 | 
			
			
				| 
					唐宗 | 
				
					唐太宗李世民;宋祖: 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秦始皇嬴政;汉武: 汉武帝刘彻。 | 
			
			
				|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 
			
			
				| 
					一句话点评 | 
			
			
				| 
					《红楼梦》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 
					《三国演义》 | 
				
					龙争虎斗。 | 
			
			
				| 
					《梦溪笔谈》 | 
				
					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 
			
			
				| 
					《资治通鉴》 | 
				
					帝王的镜子。 | 
			
			
				| 
					《战国策》 | 
				
					隽永的说辞。 | 
			
			
				| 
					《孙子兵法》 | 
				
					不朽的战争艺术。 | 
			
			
				| 
					《骆驼祥子》 | 
				
					旧时代的葬歌。 | 
			
			
				| 
					谦称 | 
			
			
				| 
					自称 | 
				
					愚、敝、卑、臣、仆。 | 
			
			
				| 
					帝王自称 | 
				
					孤、寡、朕。 | 
			
			
				| 
					古代官吏自称 | 
				
					下官、末官、小吏。 | 
			
			
				| 
					读书人自称 | 
				
					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 
			
			
				|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 | 
				
					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 
			
			
				| 
					尊长者自称 | 
				
					在上。 | 
			
			
				| 
					晚辈自称 | 
				
					在下。 | 
			
			
				| 
					老人自称 | 
				
					老朽、老夫。 | 
			
			
				| 
					敬称 | 
			
			
				| 
					丈 |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 
			
			
				| 
					先 |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 先考、先父。称已逝的母亲: 先妣、先慈。 | 
			
			
				| 
					圣 |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 
			
			
				| 
					令 | 
				
					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 
			
			
				| 
					尊 |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 
			
			
				| 
					贤 | 
				
					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 
			
			
				| 
					仁 | 
				
					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 
			
			
				| 
					特殊称谓 | 
			
			
				| 
					百姓的称谓 | 
				
					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黎庶、黎氓、黎首、黔首、白身。 | 
			
			
				| 
					伯(孟)仲叔季 |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 
					贫贱之交 | 
				
					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 
			
			
				| 
					金兰之交 |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 
			
			
				| 
					刎颈之交 |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 
					忘年之交 |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 
			
			
				| 
					总角之交 | 
				
					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 | 
			
			
				| 
					竹马之交 | 
				
					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 
			
			
				| 
					布衣之交 |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 
			
			
				| 
					患难之交 |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 
			
			
				| 
					地理常识 | 
			
			
				| 
					阴 | 
				
					山北水南。 | 
			
			
				| 
					阳 | 
				
					山南水北。 | 
			
			
				| 
					古代地理方位 | 
				
					东为左,西为右。 | 
			
			
				| 
					河 | 
				
					黄河。 | 
			
			
				| 
					江 | 
				
					长江。 | 
			
			
				| 
					五岳 | 
				
					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 
			
			
				| 
					五湖 |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 
			
			
				| 
					四海 |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 
					佛教四大名山 | 
				
					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 
			
			
				| 
					六合 | 
				
					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 
			
			
				| 
					八荒 | 
				
					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 
			
			
				| 
					中国的古称 | 
				
					“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禹域”“中域”“九州”“震旦”。 | 
			
			
				| 
					四大名桥 | 
				
					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和福建泉州的洛阳桥。 | 
			
			
				| 
					四大名园 |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 
			
			
				| 
					四大名刹 |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 
			
			
				| 
					四大名楼 |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 
			
			
				| 
					四大古镇 |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 
			
			
				| 
					四大石窟 |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 
			
			
				| 
					四大书院 |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 
			
			
				| 
					十大文人书斋联 | 
			
			
				| 
					诸葛亮的草庐对联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 
					苏轼早年书房对联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 
					楼大防的书斋对联 | 
				
					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 
			
			
				| 
					陆游的书房对联 |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 
			
			
				| 
					徐渭的青藤书屋对联 |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 
			
			
				| 
					王夫之的书房对联 |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 
			
			
				| 
					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 | 
				
					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即是运通。 | 
			
			
				| 
					郑板桥的书斋联 |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 
			
			
				| 
					蒲松龄的书斋联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蒋士铨的书斋联 |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