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原文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译文 
 
	  移了一株小的绿柳将它栽种到后院。初春二月它的枝干尚短,也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只剩残丝乱絮,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杨柳初生的嫩叶因春寒而皱巴巴。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的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即《鹊踏枝》。此名取自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翻阶蛱蝶恋花情”。 
	  
	  绿杨:绿柳。 
	  
	  宫腰:即楚腰,纤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细腰。 
	  
	  青犹短:指杨柳鹅黄初现,而绿尚不足。 
	  
	  灞(bà)陵:地名,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霸桥,为古人折柳送别处。 
	  
	  残丝:折断的柳枝。 
	  
	  乱絮:散乱的柳絮。 
	  
	  小眉:喻杨柳初生的嫩叶。 
	  
	  阳关:即《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曲调名。唐、宋时的送别歌曲。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分付:付托。 
	  
	  条条:指柳条。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词记录了一位歌舞女子脱离风尘、受到善待的经历,抒发了她在主人外出时的惜别之情。全词将咏柳与写人熔于一炉,通过叙写伊人风尘中横被攀折之苦,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而仍有不满一事,塑造出一个浑然一体的动人形象,展示出一段曲折哀惋的特殊情事。将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境界中来表现,表情达意极为含蓄,妙用比兴,浑然一体,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的原文翻译 
  2、“李商隐《送丰都李尉》”的原文翻译 
  3、“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的原文翻译 
  4、“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的原文翻译 
  5、“晏几道《南乡子·画鸭懒熏香》”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