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朱熹《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观书有感·其一》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其一》的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张孝祥《鹧鸪天·上元启醮》”的原文翻译 
  2、“刘长卿《登馀干古县城》”的原文翻译 
  3、“杜荀鹤《田翁》”的原文翻译 
  4、“李贺《伤心行》”的原文翻译 
  5、“柳宗元《读书》”的原文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