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译文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注释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怜:喜爱。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日:一作“月”。 
	  幽期:隐逸之期约。 
	  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高兴:高雅的兴致。 
	  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屯云:积聚的云气。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谁:一作“惟”。欲:一作“与”。 
	  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孟郊《劝学》”的原文翻译 2、“王维《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译 3、“李白《司马将军歌》”的原文翻译 4、“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的原文翻译 5、“李商隐《灞岸》”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